大众网济南12月23日讯 中国60万亿巨额储蓄该怎么用?23日下午,在首届山东金博会上,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、中国金融四十人专家姚洋认为,巨额储蓄的高增长,伴随着收入分配的恶化,进而使得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化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除了投资和发展直接金融以外,就是政府发债,提高政府的杠杆率,用发债资金改善老百姓的生活,比如用来补贴三四线城市购房者。
23日,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、中国金融四十人专家姚洋在首届山东金博会上演讲。
中国60万亿巨额储蓄从何而来:出口导向
姚洋介绍,目前中国居民储蓄存量高达60万亿,占全世界储蓄总量的40%。可见,中国的储蓄是非常多的。那么中国的巨额储蓄从何而来?“是中国采用的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导致的。”姚洋认为,这与日本相似。日本在1973年以前的20年,跟中国过去20年是基本一模一样的出口导向。出口导向带来巨额的储蓄,特别是一个大国,如果出口非常多的话,就会有大量的储蓄。
在出口增长方面,2001年是一个转折点,那一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,进出口总量恰好是5000亿美元。到2008年,中国出口总量上涨到了2.5万亿美元,短短7年间,上涨5倍。从2003年开始,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一直是快于进口增速,外贸盈余就非常大。到2008年,外贸盈余达到3000亿美元,之后有所下降,但从2012年之后又是直线上升。到2015年,中国进出口将近6000亿美元,比危机之前2008年的最高峰还翻了一番。“除了出口的增长,致使储蓄高速增长的原因还有两个。一个是‘双转型’人口状况,另外一个是汇率制度。”姚洋说。回顾中国经济增长,实际上就是靠牺牲两代人为代价,取得了飞速增长。不仅如此,经济起飞了,然后又通过各种手段,包括固定汇率、压低的工资,牺牲了大概半代到一代人,取得如此辉煌经济成就,产生了如此规模的储蓄。所以,姚洋认为,当前的巨额储蓄,应该要花到现代人身上,而不要把所有的钱都留给子孙。
怎么用好巨额储蓄:政府发债
“用好储蓄,首先是对外投资。然后是发展直接金融。”姚洋认为,中国目前已经是资本净输出国了,仅直接投资这一项,也称得上是净输出国。所以发展“直接金融”更加迫切。直接金融的好处是,不产生新的货币,直接面对面和资金需求方来见面,同时也有利于股市扩容。姚洋认为,当前股市完全可以容纳1万家上市企业,而且每个省都应该有个“股市”。比如山东,人口将近1亿,GDP总量将近7万亿,应该大力发展公司债券、PE、VC、保险等。
“此外,使用巨额储蓄,另一个好的途径就是政府发债,提高政府杠杆率。”姚洋说,政府发债可以做什么?第一是增加基础设施投资。目前,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只有55%,好多人还生活在农村地区,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还有很大空间。同时,政府发债还要用来改善民生,提升教育水平,以及治理环境。在姚洋看来,政府发债还可以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方面发挥很大作用。比如政府可以设立有针对性的债券,专门补贴三四线城市老百姓的购房。只需每平米补贴1000元,全国加起来不过7000亿。这7000亿,可以带来“一箭三雕”的作用:第一是“去库存”,第二是“去杠杆”,(房地产业的杠杆是非常高的),第三刺激经济增长,因为老百姓买房就要装修,装修就刺激消费,同时也会吸引进城者消费。
那么谁来偿还政府的债务呢?姚洋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:子孙后代。姚洋继续说,当前中国人的孙子辈几乎是“含着金钥匙出生”的,他们是在祖辈的庇荫下成长的。所以,主张政府发债就是要现代人的储蓄转化成当下的福利,而不是传给子孙后代。换句话说,中国的高额储蓄,实际上是两到三代人用血汗换的,这些储蓄要用好,不能看着它一步步贬值下去。办法就是通过直接金融、通过政府发债,转化成生产力、转化成老百姓福利。(大众网-山东24小时记者 李兆辉)